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67篇
  免费   5734篇
  国内免费   3785篇
电工技术   4290篇
综合类   4472篇
化学工业   5641篇
金属工艺   3148篇
机械仪表   2867篇
建筑科学   3389篇
矿业工程   1797篇
能源动力   1229篇
轻工业   4992篇
水利工程   1518篇
石油天然气   1651篇
武器工业   639篇
无线电   505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253篇
冶金工业   1981篇
原子能技术   1026篇
自动化技术   7139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765篇
  2022年   1714篇
  2021年   2274篇
  2020年   1679篇
  2019年   1231篇
  2018年   1347篇
  2017年   1449篇
  2016年   1340篇
  2015年   2043篇
  2014年   2467篇
  2013年   3247篇
  2012年   3765篇
  2011年   3862篇
  2010年   3632篇
  2009年   3573篇
  2008年   3561篇
  2007年   3549篇
  2006年   3134篇
  2005年   2630篇
  2004年   1939篇
  2003年   1251篇
  2002年   1088篇
  2001年   990篇
  2000年   801篇
  1999年   378篇
  1998年   193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3篇
  1977年   6篇
  1973年   6篇
  1959年   9篇
  195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4 毫秒
21.
以改进Hummer法制备的薄片状氧化石墨烯(GO)为载体和模板负载钴离子,然后采用原位还原法制得纳米金属Co/石墨烯磁性复合吸附材料(Co/rGO),并将其应用于对Cu2+的吸附和脱除,以期为高效可复用的铜离子脱除剂的合成与应用提供指导。实验结果证实,Co/rGO复合材料具有超顺磁性,能够很方便的使用磁铁进行分离并在无磁场情况下振荡分散。Co/rGO复合材料对Cu2+具有稳定的吸附/脱附性能,实验条件下对Cu2+的最大吸附容量达到117.5 mg/g且5 min内实现吸附平衡,远优于其原料GO的60 min吸附容量27.6 mg/g。本工作系统考察了NaOH加入量、络合剂种类、溶剂种类等关键因素对Co粒子在rGO载体上形貌和分布特性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合成条件下的复合材料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优选条件下制备的Co/rGO复合材料进行了FT-IR, XRD, SEM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纳米Co/rGO磁性材料对Cu2+的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属于多层吸附。室温下吸附焓ΔH=17.81 kJ/mol,吸附反应平衡常数Kθ=3.65。当初始Cu2+浓度为39.22 mg/L时,对Cu2+的吸附率为93.47%,五次吸附/脱附循环后吸附容量仍保持在初始值的94%,每次吸附后溶液中残余Cu2+浓度均满足钴电解液对杂质铜离子的浓度去除要求(5 mg/L)或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3级(2 mg/L),有望在相关领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2.
针对列车车轮多边形磨耗问题广泛存在于轨道交通运输领域,会导致车辆/轨道系统产生高频的振动冲击,严重影响车辆和轨道系统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危及行车安全这一问题,调查了大量车轮的多边形磨耗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掌握了高速列车车轮多边形磨耗问题的现状和特点。以18~20阶多边形磨耗车辆为例,通过理论研究和试验分析(试验分析包括车辆系统振动特性测试和转向架模态特性测试),对车轮多边形磨耗的根本原因及诱导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轮轨系统在580 Hz频率附近存在固有模态是导致车辆发生18~20阶多边形磨耗的根本原因,轮轨表面的各种不平顺能激发或者加剧轮轨系统在580 Hz频率附近的模态共振,从而诱发车轮多边形磨耗的产生。该结果可为高速列车车轮多边形磨耗问题的防止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肖渊  王盼  张威  张成坤 《纺织学报》2020,41(12):81-86
为提高织物表面微滴喷射打印导电线路的成形质量,针对导电线路喷射打印过程中线路沉积形貌的起始端凸起现象,利用高速相机对线路成形过程进行采集,研究微滴间融合振荡过程中左右接触角的动态变化,微滴与线路融合以及液体向线路起始端的输送过程,提出线路起始端凸起的消除方案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融合振荡过程中,微滴向起始端的振荡趋势始终大于向另一侧的振荡趋势,导致打印线路起始端的织物基板润湿区域不断扩大;微滴与线路接触后,其中一部分液体润湿织物基板拓展线路长度,一部分通过线路以恒定速度输送至起始端,在线路起始端形成凸起;利用抗坏血酸溶液润湿织物表面后,成形线路起始端凸起现象得到消除,整体线路路径均匀,沉积形貌良好。  相似文献   
24.
锆合金表面耐事故涂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5.
Surfactant flooding has widely been used as one of the chemically enhanced oil recovery (EOR) techniques. Surfactants majorly influence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γ, between oil and brine phase and control capillary number and relative permeability behavior and, thus, influence ultimate recovery. Additives, such as nanoparticles, are known to affect surfactant properties and are regarded as promising EOR agents. However, their detailed interactions with surfactant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Thus, in this work, we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silica nanoparticles on the ability of surfactants to lower γ and to increase viscosity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and saliniti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ce of nanoparticles decreased γ between n-decane and various surfactant formulations by up to 20%. It was found that γ of nanoparticles–surfactant solutions passed through a minimum at 35 °C when salt was added. Furthermore, the viscosity of cationic surfactant solutions increased at specific salt (1.5 wt.%) and nanoparticle (0.05 wt.%) concentrations.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selected nanoparticles–surfactant formulations appear very promising for EOR as they can lower brine/n-decane interfacial tension and act as viscosity modifiers of the injected fluids.  相似文献   
26.
为了避免和减轻由过大隔震层位移引起的损害,对基础隔震框架结构装设调频液柱阻尼器(tuned liquid column damper,简称TLCD)后混合系统的减振效果进行研究。建立了单层和多层混合控制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采用TLCD-结构体系转化为调频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简称TMD)-结构体系的等效方法,利用TMD参数优化公式,得到单个TLCD初始设计参数,并采用状态空间方程得到多个TLCD最优设计参数。通过对某8层基础隔震结构进行模拟,证明了该理论设计方法的合理性。该混合结构不仅可以减小隔震层位移和加速度,而且对上部结构位移和加速度反应都能更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27.
28.
溜井测量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测量时有相当的危险性,如何对溜井的空间形态特征和冒落状况等进行量化评判,是所有矿山面临的难题。本文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作业流程,给出了点云数据处理的过程和方法,并以安徽开发矿业有限公司3#主溜井测量为例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分析,建立了主溜井的三维立体模型,计算得到了主溜井需要修复的体积,为溜井的安全治理和维修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依据。实践结果表明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溜井测量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9.
Chi  Mucong  Liu  Jun  Yang  Jie 《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2020,111(4):2325-2351
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 With the astounding growth of the information era, the amount of data increases at high speed. However, a significant fraction of the data residing in storage is...  相似文献   
30.
常规的冲击钻井工具不能满足井眼轨迹控制要求、使用寿命有限、缓解脱压不显著等问题,影响了在定向井钻井中的推广应用。建立ø215.9 mm PDC钻头和岩石的有限元模型,分析钻井参数对破岩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冲击频率为17.5 Hz和35 Hz时,破岩效率最优; 破岩效率随钻压增大而增加,而后变化逐渐平缓; 破岩效率随钻头转速增大而增加; 破岩效率随冲击载荷的增加变化平缓。据此研制了新型水力旋冲钻井工具。现场试验表明,该工具符合定向水平井“一趟钻”工艺要求,使机械钻速提高56%,使用寿命达150 h,MWD信号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